日前,教育部印发了《2023年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全面部署年度全国综合防控儿童青少年近视重点工作计划。其中,“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政府绩效考核,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连续三年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依法依规予以问责”的要求引起社会的广泛关注。
《工作计划》明确近视率将纳入政府考核指标,对儿童青少年体质健康水平下降的地方政府和学校予以问责,并非只是对2018年八部委实施方案的简单重申,而是一次从“动真格”到“见真绩”的具体落实。这项系统性工程需要政府主导、部门配合、专家指导、学校教育、家庭关注各方参与,形成多系统、立体化的防治体系。
一要健全教育监督考核机制,持续深化“双减”政策。教育部门要改革教育评价手段,扭转义务教育应试导向,改变“唯成绩论”教学现状。要充分用好“双减”政策实施带来的“护眼红利”,通过课程体系改革、健全作业管理机制、提高作业设计质量等措施,在保障教学的基础上,减少学生对电子产品的依赖,减少学生近距离用眼时间和强度。将视力健康纳入素质教育,把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纳入学生校内课后服务体系,推进体教融合,通过实施学校体育课改,培育学生体育意识,使学生有更多日间户外活动时间。
二要做好视力健康监测管理,优化干预治疗措施。构建集健康教育、监测预警、综合干预、跟踪管理于一体的学生视力健康管理模式。提高视力健康监测频率,动态更新数据信息,健全学生视力健康电子档案,实现“一人一档、升学随迁”。学校要配齐配强专兼职视觉健康教师和保健医师,培养学生正确的读写姿势和用眼习惯。以“查、防、控”为目标,制定跟踪干预措施,将用眼情况、视力监测结果、诊断分析形成报告,指导儿童青少年及时进行科学验光、定期检查和规范矫治,实现视力监测与预警干预有效衔接,通过关口前移、家校医合力,做到早发现、早干预,共同做好儿童青少年视力全周期管理。
三要强化相关部门的监督管理,用好问责利器。构建“一盘棋”的儿童青少年近视联防联控格局,压实各方主体责任,形成上下联动、一体推进的工作落实机制。强化考核评价,把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总体近视率和体质健康状况纳入学校、政府履行教育职责评价和目标管理绩效考核,并根据考核结果健全相应的奖惩机制。要建立责任到人机制,破除权责不清的壁垒,确保到边到底,防止部门转嫁压力,考核虚化。同时,加强日常监督管理,细化问责措施,通过明察暗访、交叉检查等方式,深入开展调查研究,对未实现年度近视防控工作目标或排名末位的单位部门加大通报曝光力度,形成责任落实倒逼机制。
四要广泛科普用眼知识,呵护儿童青少年视觉健康。政府部门要深度科普用眼知识,以学校教育指引为主线,以家庭示范引导为依托,大力构建学校、家庭、社区、企业等场景全覆盖的近视防控健康生态圈。要进行全方位宣传教育,采用儿童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融合新媒体丰富宣传素材,帮助儿童青少年树立近视防控“第一责任人”意识。
将近视防控纳入政府绩效考核不是目的,把近视问题当成教育问题甚至社会问题去综合考量,并聚合社会各方力量进行综合施治才是落脚点。从问责追责发力,推动促进公共服务跟进行业治理,实现减轻学业负担与提高身体素质同频、科学用眼宣传教育与健康矫治并进,才能真正将儿童青少年近视防控工作落到实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