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始终坚持把人民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作出实施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决策部署,召开全国卫生与健康大会,明确新时代党的卫生健康工作方针,印发实施《“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深入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开启了全民健康新时代。
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健康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的必然要求,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条件,是民族昌盛和国家富强的重要标志,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分体现了党中央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和增进民生福祉的发展取向。“十四五”时期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起步阶段,也是实施健康中国战略承上启下的关键时期。我们必须站在党和国家工作全局,深刻认识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要意义。
(一)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的内在要求。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历史进程中,发展卫生健康事业始终处于基础性地位,同国家整体战略紧密衔接,发挥着重要支撑作用”。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进一步改善健康环境,提高全体人民健康水平和健康素养意识,是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核心目标和重要支撑,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
(二)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适应社会主要矛盾发展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和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健康越来越成为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重大民生福祉问题,成为人民过上美好生活的迫切需要。当前,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健康需求持续快速增长,卫生健康供给质量不高、发展不平衡不充分,与人民美好生活向往之间的矛盾突出。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持续改善健康公平性,推动健康科技创新,加强健康法治建设,释放改革创新活力,优化健康服务水平和质量,以满足人民对美好健康生活向往的要求。
(三)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人民健康涉及面广,与全社会的参与和每个人的行为密不可分,需要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全民健康。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充分调动全体人民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建立健康影响评价评估制度,营造良好社会氛围,加快社会健康管理与基层社会治理深度融合,是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重要任务,是构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会治理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二、认真总结健康中国建设取得的成效
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决贯彻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位置,推动发展方式从以治病为中心向以健康为中心转变,全力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一)加快推进健康中国行动,共建共享的实施路径逐步形成。国务院部署实施健康中国行动,从全方位干预健康影响因素、维护全生命周期健康和防控重大疾病等三方面,启动15项健康行动。国家层面成立了健康中国行动推进委员会,印发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30年)》,细化了每项行动的具体目标以及个人、家庭、社会、政府等各方任务。国务院办公厅同步印发《健康中国行动组织实施和考核方案》,强化推动落实和责任担当。强化每个人是自己健康第一责任人的理念,“十三五”期间,全国居民健康素养平均水平基本实现了翻一番,主要健康指标已进入中高收入国家前列。同时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创新社会动员机制,持续推进卫生城镇创建,全面启动健康城市健康村镇建设,不断夯实健康中国建设的微观基础。
(二)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改革创新活力不断释放。“十三五”期间,深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取得积极进展。全面推开公立医院综合改革,取消药品和耗材加成。开展现代医院管理制度试点,全面推进以质量为核心、公益性为导向的绩效考核。完善医务人员在基层工作的薪酬、职称等激励机制。推进医联体建设和县域综合医改,推进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基本医保参保覆盖面稳定在95%以上。基本药物数量由520种增加到685种。推进药品集中采购和使用,试点药品中选价格平均降幅52%以上,打通降价药进医院“最后一公里”,将政策红利引导到临床端。改革完善行业综合监管制度。促进健康产业和社会办医规范发展,努力满足群众多样化、差异化健康需求。
(三)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服务水平和质量不断提升。医疗卫生服务资源总量持续增长,资源配置进一步优化,启动国家医学中心和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完善县域医疗卫生服务体系,84%的县级医院达到二级及以上水平。全科医生数、医疗卫生机构床位数、执业(助理)医师数、注册护士数大幅增加。近90%的家庭15分钟内能够到达最近医疗点。在新冠肺炎疫情防控中,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经受住了考验,为维护群众健康和国家安全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强化重点人群健康保障,健康公平性显著改善。围绕“基本医疗有保障”目标持续发力,贫困地区县域服务能力得到提高,群众常见病、慢性病基本能够就近及时诊治,大病专项救治病种扩大到30种,累计救治贫困患者1900多万人,近1000万因病致贫返贫户成功脱贫。加强“一老一小”健康服务保障,全面加强出生缺陷综合防治,制定托育机构设置标准和管理规范,促进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发展,大力促进医养结合,为居家老人提供医疗服务的机构达到4万多家,每年免费为65岁以上老人进行健康体检。人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经费补助标准从2015年的40元提高到74元,免费向全体城乡居民提供14大类国家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均等化水平不断提升。优化重大传染病防控策略,实施职业病、地方病三年攻坚行动,实施扩大国家免疫规划,扩大癌症早诊早治覆盖人群,2019年重大慢性病过早死亡率比2015年降低10.8%。
(五)推进中医药守正创新,中西医优势互补格局正在形成。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关于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发展的意见》,国务院召开全国中医药大会,中医药服务体系建设、人才培养、科技创新和质量提升等全面推进。在抗击疫情过程中也彰显了我国中医药在重大疫病防治等方面的特色优势,为我国和世界许多国家应对疫情挑战作出了贡献。中西医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维护人民健康的发展格局逐步形成。
三、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的重点任务
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对“十四五”时期全面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出重大部署,并提出了到2035年“建成健康中国”的宏伟远景目标。在新的历史时期,我们要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高站位、高标准、高质量推进健康中国建设。
(一)深入实施健康中国行动。
以健康中国行动为引领,带动卫生健康全局工作。要抓好各专项行动的实施落地,并以此为引领,有针对性地完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医疗保障体系、药品供应保障体系和综合监管体系,强化科技创新、人才队伍、信息化和法治标准等支撑保障措施;要注重将健康中国行动涉及的一些重大体制机制改革问题,纳入到深化医改中通盘考虑、统筹推进,鼓励地方先行先试,着力破除影响人民健康改善和新时代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落实的体制机制障碍,强化医疗、医保、医药联动改革,关口前移、重心下沉,为健康中国行动实施提供强大动力;要积极依托社会力量依法成立健康中国行动基金会,鼓励金融机构创新产品和服务,形成资金来源多元化的保障机制;要充分发挥专家咨询委员会作用,建立专家库,为行动实施提供智力和技术支撑。
(二)构建强大的公共卫生体系。
加强公共卫生体系建设,提高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能力。深化疾病预防控制体系改革,优化疾控机构职能设置,理顺机制,改善疾控基础条件,提高疾病预防处置能力。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完善公共卫生人员培养、准入、使用、待遇保障、考核评价和激励机制。完善公共卫生服务项目,强化基层公共卫生体系,提高防治结合和健康管理能力。建立疾病预防控制机构与医疗机构人员通、信息通、资源通的工作机制,创新医防协同模式。加强重大疫情救治体系建设,完善城乡三级医疗服务网络;完善突发事件卫生应急体系,提高院前急救和紧急医学救援能力;强化感染、急诊、重症、检验等专科建设,提升公立医院传染病救治能力。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丰富爱国卫生工作内涵,创新方式方法。创造健康支持性环境,广泛开展健康村镇、健康社区、健康单位、健康学校、健康家庭等健康细胞建设,筑牢健康中国建设的微观基础。
(三)深化医药卫生体制改革。
加快建设分级诊疗体系,推广远程医疗,优化医疗卫生资源布局,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和均衡布局;提高县域综合服务能力,全面改革县级医院设施设备条件,发展社区医院,推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促进医疗机构上下联动、分工协作。加强公立医院建设和管理考核,优化和规范服务流程,保障医疗服务质量和安全,推进信息化建设,充分发挥绩效考核的指挥棒作用,引导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加强短缺领域、薄弱环节医疗资源配置,提高“一老一小”健康服务能力,支持和引导社会力量举办护理、康复、安宁疗护等机构,满足群众多层次、多样化医疗服务需求。统筹推进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改革,调动医疗机构和医务人员积极性,推动改革成果惠及更多群众。
(四)大力发展中医药事业。
深化中医药管理体制机制改革,推动中医药事业和产业高质量发展。建立健全中医药服务体系,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服务模式、管理制度和支付机制。加强中医药人才培养。推进中医药科学研究和技术创新。推进中医药国际交流合作,推动中医药国际标准制定,建设中医药对外交流合作示范基地,加快中医药“走出去”步伐。
民康国富,民健国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是着眼民族未来的长远战略。在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中,卫生健康工作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必将向着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建成健康中国的目标阔步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