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10月31日,2025年预防为主 主动健康——学校卫生与健康创新发展论坛在山东潍坊成功举办。  
   论坛由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专家委员会副主任李红艳主持。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党委副书记徐杰致欢迎辞,并介绍了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在服务健康中国战略、培养卓越医学人才、深化科学研究、增强社会服务等方面取得的显著成就。山东省学校卫生协会会长张东超出席会议并讲话,着重强调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要突出重点,着力创新,要站位全局,切实提高对学校卫生管理工作的思想认识,拿出实招硬招,推动相关部署落地见效。更要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工作方针,不断健全制度机制、强化科学管理、推动全员参与,真正把学校卫生和健康工作做细、做精、做专业,做到防患于未然。  
   期间,山东第二医科大学发展规划处办公室主任李京作《预防HPV感染,从青少年开始》专题报告,系统梳理了人乳头瘤病毒(HPV)感染的流行特征、传播途径及其相关疾病负担,并结合国内外最新研究与政策导向,深入阐述了青少年HPV防控的重要性与实施路径。报告内容详实、数据权威,为教育、疾控与医疗机构的一线工作者提供了重要的学术参考与实践指导。潍城区教育工委委员、区教学评价中心副主任王希文作《构建“三位一体”新格局,开创学校健康工作新局面》专题报告,系统介绍了潍城区在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面的创新实践与阶段性成果。围绕“系统谋划、精准施策、共建共享”三大关键路径,对构建具有区域特色的“三位一体”校园健康治理体系进行了重点讲解,体现了卓越的基层智慧与实践力量。北京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张卫作《新背景下校园人群乙肝防控策略》专题报告,系统分析了当前我国乙肝防控形势,并聚焦校园人群提出针对性防控策略。尤其对强化大学生群体乙肝抗体监测和免疫工作、建立完善的校园乙肝防控体系进行了专业解析。      山东第二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护理部主任马玉磊作《从健康素养到自救互救——校园健康教育的拓展》专题报告,指出健康素养不仅是知识掌握,更是意识与行为能力的综合体现。应构建“全员参与、全周期覆盖、全场景应对”的校园健康教育体系,通过标准化课程、情景模拟、AED布点与常态化演练,建立“会救、敢救、能救”的校园安全文化,真正让健康素养落地为守护生命的能力。潍坊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传染病防制科科长姜艳艳作《预防流感 守护健康》专题报告,就当前流感防控形势与校园防护要点进行深入解读。报告强调,流感绝非普通感冒,可能引发肺炎、心肌炎等严重并发症。在形势下,应建立“学校-家庭-社会”多方联动机制,共同筑牢校园健康防线。高密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免疫规划管理科副科长谭成杰作《筑牢青春防线:青春期健康防护校园》专题报告,强调接种HPV疫苗是预防相关疾病最有效的手段。学校应发挥核心组织作用,通过"线上+线下"多种形式开展健康教育,提升家长和学生认知度,共同推进校园HPV疫苗接种工作,为消除宫颈癌、守护青少年健康贡献力量。   本次论坛紧紧围绕“预防为主 主动健康”主题,从HPV感染防控、校园乙肝防治、流感预防、健康素养提升、自救互救能力建设等多个维度进行了深入研讨,内容翔实、观点前瞻,为推进学校卫生与健康工作创新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支撑和实践指导。来自教育、疾病预防控制、医疗卫生等系统的80余名一线工作人员参加了论坛。 
                  
                 
                 
                              
                             
                            
                        
  |